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线索和内容,是教学检查的重要资料,是教师备课期间依据课程标准,在钻研教材和参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遵循教案编写程序形成的文字材料。教案编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案的编写和管理作出如下规定:
第一章 编写原则
第一条 本规定适用于学校各类课程,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均应编写教案,教案的编写应基于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根据课程安排,一般以2学时或4学时为一讲,若一讲不能完成的内容,也可按照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作为一个教学单元编写教案。课程结束时,任课教师应将该课程教案汇编保留。
第二章 编写内容及要求
第二条 教案主要内容
(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年级、教研室、任课教师、职称、授课对象等。
(二)一般项目:授课方式、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章节名称、学时分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
(三)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等。
第三条 教案编写的内容要求
(一)凡开设课程均需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以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授课进度为基本依据,以教参为辅助资料,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手段等各种教学要素,遵循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过程进行设计所形成的教学方案。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是备课过程。教师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并编写教案。
(二)教案各项内容基本要求
教师编写教案前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和必要的参考资料,了解并分析学生、环境等教学要素的特点,教案必须有课程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时、教学实施过程、课程思政设计、作业布置等几个主要环节,可根据学科特点增设内容,并对其进行精心策划和设计,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1.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制订应完整准确,教学目的应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
2.确定授课重点、难点应恰当、具体,保证授课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3.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程类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尤其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应写入教案,以备检查。
4.教案中的教学内容部分要具体,条目清晰,重点突出。同时,在编写教案过程中不应有先写教学内容后确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的情况。
5.教案中建议附有课堂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难点突出,贯穿整节课内容,板书设计要讲究技巧性、艺术性,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目的。
6.教案中应有课堂练习内容与作业的内容,应是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强所学知识。作业的难度、份量要适当。
7.教案中应有对本次课所授知识的概括性小结,使学生更加清晰掌握知识点。
(三)对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必须制作多媒体课件,纸质教案的首页必须完整、详细填写,教学过程可以采取简案,但必须突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时间安排、教学组织等方面的设计。
(四)教师教授新课程,或授课为同一课程标准、同一版本教材的课程任教未超过两轮,应编写详细教案(简称详案)。详案是指正文部分对教学内容做较为详尽地表达,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应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内容、方法与策略、逻辑关系、提问与练习、演示等)、课堂总结、布置课后作业等。
(五)由于课程门类、教学内容的差别,对教案的书写格式给予模板参考,如体育课程可结合课程特色设计教案模式,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等一般不做严格的统一规定,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内容等进行撰写,鼓励教师在备课中发挥自己的特色和创造力。
(六)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计算机类或其他学科的教学,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应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必须制作或准备多媒体课件,但多媒体课件不得替代教案。
(七)教案纸质档装订应加封皮,装订格式与统一印制的相同。
(八)教案书写要字迹工整、清晰,美观大方。文字正确(不允许用自编符号、自编简字代替文字)。
第四条 教案编写的时间要求
(一)教案编写应在授课前两周完成,不得无教案。如使用旧教案,应有所变动。
(二)任课教师需要根据每学期课程撰写新教案。
第三章 教案检查
第五条 由各教学单位定期组织检查教案,学期末由各教学单位互查,并及时进行讲评。
第六条 各教学单位、教务处不定期组织听课活动,检查被听课教师教案;同时也将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教案进行抽查,检查结果纳入对相关教师业务考核。
第七条 各教学单位要不定期组织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以外,其他教师也应将备课教案参与一同交流,分享优秀教案。
第八条 教师应妥善保管已使用过的教案。教案作为教学档案材料,期末任课教师需将教案电子档统一提交教学单位,由各教学单位对其进行留存保管。各教学单位对留存的教案应做好记录,妥善保管,不得损坏、丢失。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