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的电子竞技平台,浩方电竞平台智能工程学院目前开设有: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机器人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和装备智能化技术四个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设计(3D打印技术)六个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8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8人,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107人)。学院建有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智能加工实训中心、电气自动化设备实训中心、数控加工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无人机研发培训中心、三维创新创意研发中心等面积达10260平方米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学院依托广西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平台,与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区内外7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合作关系;学院与双元职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瑞声科技(南宁)有限公司、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学院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近三年学生就业率达到97%。
一、 专业简介
模具制造实训中心基本情况
模具制造实训中心于2017年6月建立,占地面积达500余平方米,所处位置在全球专业的电子竞技平台,浩方电竞平台崇左校区3号教学楼(综合楼)3116实训室。
主要实训设备
目前安装有4台联友注塑机、80套注胚模具、60套注盖模具、60套吹瓶模具,智能模具生产线以及大型的工业级吹塑机等设备。
主要实训内容
主要用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模具特种加工》等课程的实操教学。
实训室照片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三年学习,学生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能系统地掌握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运用现代的CAD/CAM技术进行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工作,掌握UG、AutoCAD、等设计软件的使用,具有简单设计模具产品的能力、基本机加工、钳工的操作技能,能在模具制造加工行业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加工、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 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是面向模具钳工、模具设计工程师核心职业岗位(群),结合目前行业人才需求开设的课程,详情如表所示。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一览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
| 教学要求
|
1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 1.了解互换性的知识,能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公差配合代号的含义;2.掌握形位公差基本理论、形位误差测量原理与方法;3.掌握表面粗糙度基本理论、表面粗糙度测量原理与方法;4.掌握螺纹公差的基本理论及其测量原理与方法;5.掌握齿轮公差基本理论、测量原理与方法。 | 1.互相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2.公差标准及偏差的主要内容和规定;3.测量及长度量值传递系统的概念,量块的分级与分等,常用量具量仪的结构原理;4.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形状、位置公差及检测、公差原则、合理选用形位公差;5.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标注、选用、检测。
| 教学要求:
1.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2.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
3.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 考核方式:考试 |
2 |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 系统掌握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具备设计中等编制复杂冲压件的成形工艺和冲模的能力;具备编制冲模加工工艺及加工程序的能力;掌握冲模模具装配与调整的技能;初步具备试模和冲压件质量分析的能力。 | 1.冲压的概念,冲压工序分类、特点、应用;2.冲压变形基础;3.冲裁变形规律、过程,排样选择,斜刃冲裁法、阶梯冲裁法,典型模具结构组成及特点;4.弯曲变形规律、特点,弯曲回弹现象,弯曲模典型结构;5.拉伸变形规律、工艺件、阶梯圆筒件的变性特点、曲面形状零件的拉伸变形特点、矩形件的拉伸变形特点。 | 教学要求:
1.掌握典型冲压工序的工艺分析和设计计算,以及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冲压工艺和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
3.并能设计出中等复杂的冲压模具。 考核方式:考试 |
3 | 模具特种加工 | 熟练掌握电火花机床操作;熟练掌握线切割机床的操作;熟练掌握特种加工参数的含义和设置;熟练掌握特种加工工艺条件的选用;熟练掌握特种加工的加工方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 1.电火花技工原理、介绍、安全操作规程;2.极性效应、覆盖效应;3.电火花加工常用术语,电极材料的选用,电火花加工条件;4.ISO代码,电极的精确定位,电火花加工工件的准备,电极的制造、装夹、校正;5.电火花加工方法,电极的平动,设计; | 教学要求:
1.掌握机械加工基本知识、普通金工操作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2.掌握主要包括电火花成型加工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考核方式:考试 |
4 |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 掌握常见的塑料模具的成型工艺方法,能够熟练应用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独立地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模具,合理地选择塑料成型设备,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成品质量和模具方面的技术问题。 | 1.塑料成型的组成、特性、分类、应用、工艺性能;2.注射成型原理及工艺、压缩成型与传递成型原理及工艺、挤出成型原理及工艺、塑料成型制品结构的位置;3.注射模分类及典型结构、浇注系统设计;4.压缩模成型零部件及有关机构设计、传递模设计;5.管材与棒材挤出模具、平缝形挤出模设计;6.中空吹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热成型工艺及制品结构工艺性、模具设计。 | 教学要求:
1.掌握注射、压注、挤出塑料成型工艺方法及设计原理;
2.了解现代模具成型技术;熟悉塑料模具材料的特性;掌握模具成型系统、脱模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3.具备模具加工与检验的能力,并能进行塑料模具的初步设计。考核方式:考试 |
5 | UG建模 | 掌握UG工程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巧;熟练掌握实体建模功能;掌握曲面建模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模具结构与制作;掌握模具设计方法及各命令操作。 | 1.注塑模具的结构组成;2.模具设计流程;3.模型修补、模具分型;4.工件和型腔布局;5.实体修补工具、片体修补工具、编辑片体工具;6.分型工具;7.拔模分析、厚度分析、计算投影面积;8.带滑块的模具设计,模架和标准件,模具设计综合范例。 | 教学要求:
1.了解UGNX/CAD理论及建模理论;
2.熟悉UG NX用户界面(资源条、图标工具条、下拉式菜单、通用预设置、弹出式菜单、用户交互方式;
3.了解UGNX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领域; 4.熟悉UGNX软件的界面和功能模块。 考核方式:考查 可考资格证书:3DMAX |
6 | 机械加工操作技能实践 | 了解金属加工的主要加工方法,所用设备和工具,并具有初步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产品的结构,制造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体验和认识,通过结合典型产品的制造加工过程,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实践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制造和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 1.车工实习,车床种类、组成、作用,普通车到的组成及安装,具备基本操作技能;2.铣工实习,铣削加工方法、范围、特点,铣刀和工件的安装方法及附件的使用,铣削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3.刨工实习,刨床种类、组成、作用,刨工基本操作技能。 | 教学要求:
了解金属加工的主要加工方法,所用设备和工具,并具有初步的操作技能。
考核方式:考查 |
7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分析和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能力;具有设计一般液压与气动技术系统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简单实验项目的组织能力,具备中等难度的液压系统故障检测能力,会绘制简单的液压回路图。 | 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图形符号 ,液压传动特点;2.静力学基本方程,压力损失的技术,流经口及缝隙的流量--压力特性;3.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参数,齿轮泵、叶片典型液压系统的原理、分析计算;4.简单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5.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常用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气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 教学要求:
1.熟练地掌握课程中的理论基础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
2.具有对液压气动系统的元件选用、调试、维修等能力;
3.同时具备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维修的能力。 考核方式:考试 |
四、专业技术技能培养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照“1+X”证书制度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五、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教材进入课堂。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制,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同时,校企联合开发针对性强的校本教学资源。
教材应充分反映本专业职业活动特点,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取需要,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职业标准、新工作规范、新知识技能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2.图书、期刊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主要包括:模具行业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生产操作规范与服务规范;模具专业类图书、报刊等。
3.数字资源
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建设包括开放在线课程(含MOOCs)、开放课件(含微课)、开放教学材料、开放软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
六、 师资力量
⒈专业教师师生比小于1:25,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不低于50%,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不低于3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30%。
2.专业带头人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模具设计及制造行业发展趋势,了解行企业对模具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起到规划和把关作用,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水平,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3.专任教师具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承担课程开发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专任教师每年开展说课、试课、精彩一课等教研活动至少2次,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4.兼职教师从行企业专家、大国工匠、骨干、劳模等优秀人才中聘任,具有中级及以上行业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积极参与课程与教材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制订等工作,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等教学任务。
七、 就业前景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这为中国模具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导致了国内各层次模具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出现了模具专业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匮乏。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种技术、资金、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调研,模具专业的高职学生在企业主要从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模具设计、数控编程、产品造型、模具装配、模具零部件加工等工作。目前模具行业最紧缺的几种人才是:具备产品开发素质的3D造型工程师;具备产品加工工艺素质的CAE分析工程师;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模具钳工(工具钳工或模具制造工)、技师;数控加工中心的高级编程师、技师;熟悉模具制造工艺的设计工程师;此外还有塑料模、冲压模、压铸模、挤出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及模具企业管理人才。
八、 校企合作
与深圳永丰盛、广州立德精密等企业合作,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专业教学结合,明确岗位描述和职业要求,借鉴顶层设计思想,进一步完善以技能为主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为了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需要,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探索出“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具体合作方式有:一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考察学生综合表现,经双向选择,学生毕业后到实习企业工作。二是与企业合作定向培养,校企共同研究教学计划,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教学。一直以来,我校与深圳永丰盛模具有限公司、广州立德精密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将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请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知识讲授及培训,企业接受该专业毕业生进行实习,反馈情况良好。为了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选派了几名教师到模具设计制造企业培训锻炼,掌握各类模具的设计、制造、装配、修配技术,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九、获奖情况
精品课程建设
学校从2011年起五年内,重点建设本专业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 CAD/CAMD) .《模具制造技术》、《机械制图与CAD》等五门院级精品课程。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与合作企业建设《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模具CAD/CAM>3门优质核心课程,形成教材、软件、工程案例等形式多样的立体化优质教学资源,并把《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 CAD/CAMD建成省级精品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