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现有大数据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工程和信息安全与管理3个职业本科专业,有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5个高职专业。学院拥有1个数据中心,1个大数据数研中心和12个高性能实训室,专业实施双导师-双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校企生三方互动-工学结合,形成政行校企-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与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广西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塔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60多家区内外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按照校企合作的“八个共同推进职业本科“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融合岗课赛证推进实战型项目教学,为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软件技术

一、专业简介

软件技术专业主要研究软件开发、移动编程技术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维护等。通过教授软件开发、移动编程技术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学生具备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计算机系统操作等能力,培养能够胜任软件技术类工作,同时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网页设计、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程序设计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能进行系统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维护,能进行Office软件等办公软件的开发与测试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三年学习,学生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知识、 理论,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企业需要和社会需求,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公司及企业从事软件(如Web网站、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系统的运维,以及计算机技能培训等相关工作。

三、  核心课程

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软件测试、移动应用开发、数据结构、软件工程、Java EE框架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

四、专业技术技能培养

主流编程语言:学习编程语言课程,如Java、C等;

数据查询:学习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及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查询等操作;

网站开发:学习设计与管理以及Web应用开发能力,掌握Web前端开发和UI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文献检索:熟练掌握数据库的的原理和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教材进入课堂。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制,完善教材选用制度,按照规范程序,严格选用国家和地方规划教材。同时,校企联合开发针对性强的校本教学资源。

教材应充分反映本专业职业活动特点,考虑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需要,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职业标准、新工作规范、新知识技能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2.图书、期刊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主要包括:计算机行业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软件企业生产操作规范与服务规范;计算机专业类图书、报刊等。

3.数字资源

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建设包括开放在线课程(含MOOC)、开放课件(含微课)、开放教学材料、开放软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

六、师资力量

本专业教师中,依托专业校内专任教师占比83.33%,兼职教师16.67%,生师比为16.2:1。高级职称占比33.33%,具有研究生学位占比66.67%,博士研究生学位占比16.67%。双师素质教师比例46.57%。教师队伍主要以中青年为骨干,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符合专业设置的标准要求。

七、就业前景

软件技术专业作为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以及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培育专业之一,其发展前景广阔。学生毕业后一般可到软件开发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移动应用开发、移动游戏开发、前端开发、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技术支持、软件维护、营销售后服务及生产管理等工作。

八、 校企合作

为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学院本着“产学研创”的原则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在人才培养、课证融通等方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与中国电信、中国-东信、北京天融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塔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教学需求,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九、 获奖情况

本专业学生代表分别在2023、2024年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区赛)Web应用测试个人赛赛项、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分享到:
×

用户登录